1.什么是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现代的高职教育中关于课程开发实施的一套理论(我认为是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内容是“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工作是教学的载体,教学是工作得以完成的保障,通过完成工作使员工掌握和培养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工学结合有三个层次:校企合作(宏观)、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中观)、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微观)。
2.为什么要工学结合?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才的培养,解决两个问题而产生的:(1)我们的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2)如何培养?
3.用工学结合解决第一个问题:培养怎样的人才
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以工作为载体,员工在完成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那么,很显然,我们培养的是能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
4.用工学结合解决第二个问题:怎么培养
工学结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上的校企合作是创造支撑课程实践条件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缩短员工毕业时作为准职业人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
中观层次是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德国BAG的开发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其实上也是属于BAG开发方法的范畴。该方法的开发步骤为:
工作岗位历程调研->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学习情景及子情景(工作任务)的划分->系统化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分析->评价标准分析->团队选择。
对应上述开发步骤开发的成果为:
岗位历程调研报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载体->教材(讲义)、教案、课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评价标准->教学团队。